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廉政文化

包拯为人处世之道

日期:2021-08-31 14:40 来源:包河区纪委 阅读次数: 字体:【  

所谓为人处世是指人在日常工作、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。有的人直来直去、有棱有角;有的人外圆里方、灵活变通;有的人圆滑世故、溜须拍马……当年陶渊明就曾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而韩信却愿“受胯下之辱”。

包拯的为人处世,《宋史》曾这样记载“拯性不苟合,未尝伪色辞以悦人,平生无私书,至于干请,无故人亲党,一皆绝之”;《续夷坚志》等文献也有类似的描述:“与人不苟合,不伪辞色悦人,平居无私书,故人亲党皆绝之。”可见包拯的为人处世原则和方式是:不随意附和别人、不违心取悦于人,平常与他人无私交在信里不谈私事、对亲朋好友不讲情面。

与人不苟合,不随意附和别人,说明他讲究原则,包拯在青少年就表现出此种秉性,他的墓志铭上就记载包拯从小就显示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,从不和别人开玩笑,待人处事严肃认真。包拯在一篇奏章上也如此描述自己“生于草茅,早从宦学,尽信前书之载,窃慕古人之为”,足见他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抱负,时时刻刻约束着自己。

“拯立朝刚毅,贵戚宦官为之敛手,闻者皆惮之。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。京师为之语曰: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。”要想见到包公一笑,比黄河变清还难,一个连笑脸都很少有的人,又怎会“伪辞色悦人”?包公眼里揉不进半点沙子,三司使张方平曾利用手中的职权以低价收购了富商的酒楼,包拯知道后大骂其“无廉耻,不可处大位”;继任的宋祁,包公看不惯其“私生活不检点,沉迷酒色”。对朝中的那些养尊处优、没有多少政绩,既贪又暴、以关系为靠山,终日唯唯诺诺、对子弟管教不严的官员,包拯一概不姑息,逐一弹劾,宰相宋庠在位七年,占着高位,不履政事,包拯指责他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是一种腐败。

“平居无私书”虽说包拯平时很少和别人往来,与他人的书信里也从不谈私事,但他每天心中所想的都是国计民生,与别人“无私书”,却一生坚持给皇帝写了185封“信”,内容大都是为社稷考虑,为百姓谋福祉的意见和建议。

戏曲上有个包拯斩犯法侄子包勉,大义灭亲的故事,虽说历史上无此事,但司马光《涑水纪闻》所载,包拯的确有个舅舅横行霸道、胡作非为,包拯将其舅舅传到公堂,公开审讯,并根据法律“杖责数十”,舅舅犯法一视同仁,“故人亲党皆绝之”。

自古至今,为人处世是一个人道德、修养的外在体现,但为人正派,这是一个人的基本思想品质,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,虽然包拯看似不近人情,但他孝顺父母,严格要求后代子孙,对朝廷尽忠尽责,对百姓尽心尽力,无愧于百姓心中青天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