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包公街道青年社区党委推进“党建+精细化管理”,创新“定圆心、划半径、画圆圈”策略,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地的过程中,社区纪委始终以“严督实导”为抓手,全程护航本次专项行动,推动社区基层治理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落地”转变。
党建领航定“圆心”,筑牢红色治理根基。社区党委深化“两委”进小区机制,整合社区市容、环保等部门组建专项行动小组。社区纪委聚焦“责任落实”前置监督:提前明确监督清单,重点核查“两委”成员分片包联是否到位、专项行动小组工作是否务实,防止出现“重部署、轻执行”现象。通过随机抽查青年小区、宁国路街区等点位,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向责任人员反馈,督促其24小时内补正,确保红色治理根基不悬空。
分区协同划“半径”,精准对接多元需求。纪委紧盯“需求对接与问题整改”双环节:围绕小区“窗帘之约”行动,抽查独居老人走访台账,核实2户结对志愿者是否按要求每周联系、5户老人烟雾报警器加装是否合规,确保民生服务不打折扣;针对街区治理,联合环保、市容办开展“回头看”,对截至目前九华山路183处流动摊贩劝导点、宁国路商铺瓶改气勘查情况进行复核,推动“分区治理”见实效。
严督实导画“圆圈”,拧紧长效管理发条。为避免精细化管理“一阵风”,社区纪委将“严督实导”融入长效机制:出席社区日常工作例会,监督行动小组理论学习、问题研讨是否深入;对履职不力、整改不实的问题,在党委会上点名提醒及时纠偏,倒逼责任人员提升管理能力。同时,畅通居民监督渠道,通过“两委”日常走访摸排收集居民意见反馈,转交专项行动小组处置,推动社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。
截至目前,在纪委全程监督下,专项行动有效推进,居民对小区环境成效治理满意度提升。社区纪委将持续以监督实效拧紧长效管理发条,为基层治理实现“有力度更有温度”保驾护航。